close

麻將在中國的影響 麻將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遊戲特點,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壹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征,因而成爲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   麻將運動在我國廣大的城鄉十分普及,流行範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爲我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麻將運動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現實。   作爲壹種中國傳統的文化現象,麻將運動確有其表現形式上的多元性。正因爲如此,有人認爲,麻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價值堪稱國之瑰寶;也有人深惡痛絕,認爲麻將是賭博之首,其罪惡程度幾與吸毒無異。   麻將與賭博並沒有必然聯系。新中國成立以後,賭博消失了,麻將卻在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中健康地存在了許多年。今天,當有人用麻將作賭具的時候,其罪責,當不在麻將。桔生于淮南謂之桔,植于淮北謂之積。事在人爲。   正因爲麻將牌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娛樂性和益智性,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流行很廣,影響很大。20年代初期,麻將牌不僅在亞洲盛行,而且還流行歐美。當時出口的麻將牌,牌面上往往還有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國外有許多詳細敘述麻將打法的書籍和研究麻將打法的雜志。日本等壹些國家還有專門研究麻將牌的團體以及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麻將大賽。在歐美,把麻將視爲體現東方情趣的古董,裝進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來也不乏其人。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觸角已經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近年來,有人開發出“麻將軟件”,人坐在計算機前,按動鍵盤,就可以同計算機打起“雀戰”,其樂無窮。   在我國,麻將牌在壹個時期內曾被打入冷宮。現在已成了許多人的壹種娛樂活動。退離休的老同志,有閑暇時打上幾圈,精神煥發。家庭裏,逢年過節,舉家團聚,打幾圈麻將,也洋溢著節日的歡快。現在,打麻將已成爲壹種普及的健康的娛樂活動。   麻將的基礎花樣源於明代的紙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曆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啓中,始行馬吊之戲。”同時代的甯波文人李邺嗣有《馬吊說》,支持上述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吊紙牌的花色中有“萬字”、“索子”和“文錢”三種,基本與麻將的花色栩同,但是打法不壹樣。   我們現在能夠查到的關於麻將的早期資料主要見於徐珂《清稗類鈔》:“麻雀,馬吊之音轉也。吳人呼禽類如刁,去音讀。”此外,關於麻將的傳播有壹條史料值得注*,杜亞泉《博史》稱,“相傳麻將牌先流行于閩粵瀕海各地及海舶間,清光緒初年由甯波江廈延及津滬商埠。”也就是說,麻將是清末年間經過甯波,然後推廣到全國的。   甯波在麻將形成中的作用,其實不僅僅在於傳播,而且在於創造。清鹹豐前後,甯波有壹聞人陳政鑰,字魚門,舊居在城內蔣祠巷,此人與英國駐甯波領事夏複禮相交甚笃,後乾脆遷居至江北外國人留居地內,並教會了英國外交官打麻將。這件事我們已經從英嗣人當年的回憶錄中找到了依據;今天陳氏的裔孫直言“麻將是我的前輩發明”,而蔣祠巷舊居的居民仍知曉“屙老爺(陳魚門)發明麻將”的事。麻將是甯波話“麻雀"的讀音,這是因爲陳魚門在骨牌麻將的打法中額創了壹對“麻雀”。今天日本人仍將麻將寫成“麻雀”而讀作“麻將”,但真正的麻雀在日語中讀成另外的音,而且日語中的所有麻將術語,也都采用甯波方言的讀音。與此同時,陳魚門還新創了“杠”、“吃"和用股子定位的方法。總之,麻將是甯波入陳魚門根據馬吊的基本花色和牌九的基本形式新創的壹種骨牌博弈方式,從甯波傳到各地,創造的時間大約在清同治、光緒間。麻將是甯波話“麻雀”的淡音,嚴格地說,它應當寫成“麻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y999003 的頭像
    sky999003

    sky999003的部落格

    sky999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